内容显示

勇立潮头 保持鲜活 理工“海绵”老师与你共成长

发布时间:2019-11-25作者:浏览量:

近日,由浙江省教育厅、省教育工会主办的第十一届全省青年教师教学技能竞赛决赛落下帷幕,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的三名参赛教师分别荣获思政组、工科组、理科组一等奖,学校获优秀组织奖!

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的王瑶老师作为学校教师代表,获工科组一等奖。

要随机应变,也要有平常心

“老师们参加比赛,内心也是紧张,在激烈斗争的。”谈到刚刚结束的青教赛,王瑶老师表示。省赛规则中讲课顺序是随机的,抽取参赛者所准备的五节课中的任意一节进行展示,如此一来,老师们不仅要保证五节课程的完整度,还需要在评委的点评下对课程的不足随即进行调整。在现场展示阶段,她原本精心准备了VR体验环节,只要一部手机便能让受众体验到奇妙有趣的建筑艺术,这一别出心裁的创意设计让她有把握让人眼前一亮,可问题偏偏就出现了,不论是作为选手的她亦或是评委都不允许在赛程中使用手机,难道就此为止了吗?“当时觉得那份设计体验所带来的惊艳感全都没有了,有些沮丧”,她随即话锋一转,“但我可以用语言的感染力以及饱满的授课状态去告诉评委们这个东西的存在”。于是她拿起一旁的黑板擦,“同学们请扫码进入,看看周边的建筑” “这边是办公室”“移动一下,这边是教室”。生动的语言、沉稳的姿态,评委便在这样的展示下打了分,而王瑶老师也通过新技术融合课堂特色的方式,证明了先进的技术能够以贴近年轻人的方式融合进入建筑学课堂。

是幸运,也是努力

“我很幸运”,她不止一次这么说道。省青教赛获一等奖、论文被权威期刊收录、竞赛指导的学生获奖项,都是幸运,但对王瑶老师来说,那句挂在嘴边的“ 吭哧吭哧地做就是了”,才是幸运的原因。王瑶老师教学两年,年轻于她来讲,不是经验缺乏的阻碍,而更像是一种成长动力与契机。与长期教学的教授相比,她在教学中还未形成一套固定的教学模式与方法,因此在实践中会更容易去探索、接受并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就像同学们更容易吸收视觉传达性效果的东西,课堂中她就会引入VR体验来引起同学们的学习兴趣。老师还打趣道,她还学习了不少同学们挂在嘴边的流行语。

她在学院中承担着建筑设计基础以及BIM技术基础的教学任务,特别是设计课,作品的周期很长,需要灌注大量的时间与心力。见到过通宵制图顶着油头的孩子们,王老师提出,“我个人不推崇用时间堆出成绩,而更希望通过优化设计方法、工作流提高效率来达到一个好的效果”,音量的加强和眼神的坚定都透露出她对于孩子们因熬夜而危害身体健康的担忧,“希望我的学生从学校出去以后的成长是健康的,不仅是生理上的健康,也要是心理上的健康。

时间是海绵,我也是海绵

屋子内除了办公桌,还有一张功能桌,它既为老师们解决晚饭提供服务,也要为晚间竞赛学生的学习作出贡献,想来在这几个月中,它闻过万家气息的菜香,听过你争我辩的谈论,也见识过百家争鸣的学术氛围。与授课固有的教学逻辑不同,在指导竞赛上,王老师扮演的就是一个“放羊人”,为学生们提供方向,做点辅助,必要时给予鼓励。但竞赛又是另一种教学方式,只不过是学生以一种自主的、积极的状态去追求知识,在探索与发现中获得满足感。“创新是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呀”,或许她吃的每一份晚餐都让她感到满足。除却教学授课、竞赛准备、竞赛指导,王瑶老师还要做的,是科研。一天24小时,按照平时的工作安排没,她基本上24小时便换个城市,“为什么选择这样的生活,是我想要的吗”,在提出这一问题后她紧接着给出了答案。“我最好变成一块海绵,不断地吸水,让自己不断地成长,保持这个状态就很好了”。如果能和未来的自己对话,王瑶老师扬起嘴角,她希望自己能够永远保持“吸水”的状态,保持前沿,保持一种鲜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