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显示

兢兢业业做科研,勤勤恳恳育人才——访第三届校级教学名师、土建学院王银辉老师

发布时间:2016-01-08作者:浏览量:

走廊上一个身影匆匆赶来,走在路上还在与一些老师、同学商量着事情,他就是今天的主人公——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副院长兼党总支副书记王银辉老师。随着这位和蔼可亲的老师的步伐,我们也走进了SA304。他一边泡茶,一边热情地招呼我们坐下。

潜心科研,助人为乐

王老师科研成果十分丰富:参加国家级、省部级项目多项主持或参加桥梁工程技术咨询与服务类项目40余项主持大型桥梁设计数十座;获贵州省科技进步三等奖、重庆市交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浙江大学教学成果二等奖各1项;主编、参编著作或教材7部,参与编写行业规程1部,发表各级论文50余篇,其中SCI、EI收录论文10篇。

王老师长期从事桥梁工程专业教学科研工作,问及当初为什么选择桥梁工程专业时,他略微抬头,娓娓道来:“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被桥梁工程触动了,那是我初中读过的一本小说,它讲述的是一名桥梁工程师在桥梁工程施工过程中发生的一些故事,那时候印象比较深刻。1990年填报大学志愿,接触到的信息很少,只能什么事情给我的印象深刻就选择什么。”紧接着,他又补充道,“我们那个时候桥梁专业不太热门,小说虽然虚构成分比较多,但是桥梁工程技术人员解决施工问题的情节真的触动了我,所以填报志愿的时候第一专业都是桥梁工程。”

王老师在选择专业乃至工作后,兢兢业业,与时俱进。王老师最近发表l了一篇名为《考虑水流影响的船桥碰撞效应分析》的论文,他为我们详细地介绍:“2012年,温州瓯江入海口的一座桥梁在设计时要求考虑船舶碰撞桥梁的可能性以及碰撞力大小,为进一步设计提供依据,我承担了这个课题,但是作为高校的研究人员的研究工作不能只停留在完成工程实践任务,应该在工程技术应用上有提升和凝练,所以,在完成这个课题后,就与我的团队一起开始继续深入研究,这篇论文是其中的一项成果。”后来,他也用广东九江大桥和宁波金塘大桥因船桥碰撞导致桥梁毁坏、人员伤亡等案例给我们补充说明船桥碰撞问题是个灾害性问题。

同时,王老师也谈到这方面的研究工作要达到完全成熟需要有一个较长的过程,国内外很多高校与研究人员都在开展有关船桥碰撞问题的各种研究,我们学校希望能够在船桥碰撞计算分析方法、实验技术及碰撞损伤机理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能给这个研究领域提供有用的参考。

悉心教学,循循善诱

“我有双重身份,从专业而言,我还是一名桥梁工程师,我在工程技术领域参与了很多工作,也会经常参加一些工程技术研讨会或评审会;但是作为一名教师,教学是我的本职工作,是首要的。”我们在电话里联系老师的时候,他正在深圳参加一个会议,同时兼顾教学、科研和工程技术服务工作,非常忙碌,便询问如何安排教学上的时间。老师不假思索地告诉我们;“正常教学活动必须保证,除此之外,还要合理安排碎片时间。有时候各种会议、事务等会占用整块的时间,抽不出一个特定时间给同学们辅导,所以要把自己的碎片时间安排好,给同学们答疑。为此,我尝试针对课程建立与我的学生互动的QQ群,并让研究生做助教通过QQ群,可以很方便地答疑。而且这种交流方式符合现代学生的交流习惯,同学们交流的积极性也会高一些。”老师一边说一边打开手机向我们展示成效,每天都有学生提问,并且这些提问也都及时的得到回答。

在王老师看来,学习方式有很多,大学生既可以通过和老师加强交流方式学习,也可以独立查阅资料完成学习。其实,对于很多人来说,大学是人生最后一个正规的学习过程,后一种方法更能让学生掌握终身学习的能力。

关于土木建筑工程学院的各个专业,王老师是这样介绍的,土建学院有土木工程、道路桥梁工程、工程管理和建筑学四个专业,这些专业都是直接面向土木建筑、交通建设等行业的,需要培养学生较强的实践能力。然而,这些专业不同新兴专业,是相对比较成熟的专业,拥有悠久的发展历史。王老师幽默地阐述专业成熟的原因:“自从有了人类活动以后甚至有人类活动之前,土木工程其实已经有了,蚁有蚁穴,鸟有鸟巢,这些都是土木工程,金字塔、万里长城这些人类历史上的伟大的土木工程,就已经足以说明土木工程及相关专业的成熟性。”正是因为土木建筑工程的悠久的历史,凝聚了各个门类学科的经典理论和发展成果,所以才让许多人觉得这个专业这么难学。同时,王老师也相信,材料学、计算机学等新兴学科的发展能够进一步带动土木建筑学科的发展。

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外向型”人才是土木建筑工程学院一直以来的目标。我们借采访的机会,也请王老师给我们具体介绍如何培养这样的人才。他回答道:“从专业学习角度来说,我们的专业本来就是复合型的,比如工程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中加入了大量经济学、法学、管理学等内容。从就业来说,我们在课程中开设了许多实验课和其他实践课,为的就是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使得我们的同学能更好地从事专业工作,所以是应用型的。至于外向型,在一个建筑中,是需要许多人的配合,是多专业交汇的一个过程,所以我们学生团队完成各项工作,讲解自己的作业等,来培养交流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总之,要培养学生说、写、画、计算、操作等各方面的能力。

用心编制,因材施教

本次采访接近尾声,我们向王老师询问了他接下来一些计划。他告诉我们,如果得空的话,会编制两套教材。一套是针对在校本科生的土木工程施工教材,教材中结合目前的教学改革成果,增加更多的施工案例和计算示例,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学好这门课程。另一套教材是针对刚进入工程行业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的施工方案示例集,希望能提供各种详细的施工方案案例,让新加入行业的工程技术人员能从案例中学会更多,自我提升,避免在工作中因小的疏忽造成大事故。王老师用心良苦,在忙碌的工作生活中挤出时间编制教材,一切只盼学生能更好行走人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