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的冬天,宁波理工学院迎来了一位新的学者,作为学院“三江学者”特聘教授、“先进制造技术创新团队”的负责人,早在2008年王义强教授就来到宁波理工考察。那是他第一次来到宁波理工,学院坚持走内涵发展道路、走开放办学道路、办应用型大学的办学思路让他印象尤为深刻。“我们学校历史虽然不长,但是办学起点高。这样的学校给学生和老师都有一个很好的平台去学习,去发展。”王教授也透露自己将在不久后为机电分院的学生授课,更加近距离地接触理工的同学。
筑滕头进世博之梦
谈起近期备受关注的世博会“宁波滕头案例馆”地动项目,王教授感慨万千。作为上海世博会唯一的乡村案例馆,它是宁波参与上海世博会核心内容,也是港城递给世界的又一张亮丽名片。其中,“天动地动”是宁波滕头案例馆布展的核心之一,而地动项目又是“天动地动”展厅中技术最复杂、科技含量最高的一部分。接手这个项目,显然压力是巨大的,技术上的难关、材料的准备、参数的控制都是需要精心的设计和调试。从2010年2月2日正式签约到交付总共耗时26天,在这26日里,团队将近20位成员工作在一起,生活在一起,忙碌地过完春节后更要加班加点地完成项目。
此项目最大的看点就在于模拟地的波动,在“天动地动”110平方米的展区内,上部用高科技多屏幕布置,用以播放反映“宁波未来乡村和梦想中的和谐生活”的主题片,地面上布置有气动装置,即为“地动”。参观者在进入该展区后,可席地而坐,也可躺下。等到大家坐定之后,头顶开始播放天动影像。与此同时,地面也开始动起来,首先是地面隆起3座大峰,随后5座中峰和21座小峰相继起伏,形成错落有致、此起彼伏的“波浪”。“世博会里的许多场馆都通过影像向参观者展示其国家或城市的特色,参观者只能观赏而不能亲身去感受,滕头案例馆的特点就是参观者互动实践多,参观者能有亲身感受到滕头村风貌的感觉,所以大家进入这个展区能坐、能躺、能摸。”王教授笑着解释到。
敢于挑战自己,把克服各种困难作为自己人生路上的助力器,就是这样一股勇于创新的精神支撑着王教授完成一个又一个的项目。近日,王义强教授主持的《高位拣选设备关键技术的研究和开发》成功获得择优委托项目立项,这是继获得宁波市政府委托开发的“地动”项目之后的又一次在服务地方经济科技发展方面的重大突破。
担教学相长之任
科研是一个大学教师又一重大任务,说起自己研究的专业,王教授是骄傲的。数控技术是现代先进制造业的基础,通俗地说:数字化制造就是指制造领域的数字化,它是制造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与管理科学的交叉、融和、发展与应用的结果,也是制造企业、制造系统与生产过程、生产系统不断实现数字化的必然趋势。利用数字控制技术驾驭传统机床,从最初的人为控制到如今的数字控制,IT真正改造了传统制造业。王教授用通俗的语言解释了他所研究的领域,把工作当做一种快乐,把收获当做一种鼓励,使其坚持地走在自己的路上,并保持拼搏上进的势头。
“科研和教学在大学里是完全不矛盾的两个方向,并且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在王教授的眼里教学是老师的天职,而科研就是为了更好的教学,教师只有在不断地探索学习中获得更多的知识才能给课堂注入新鲜血液。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奇思妙想也会给老师带来一点触动,形成新颖的构思。想起自己2000年在香港城市大学的5个月学习时间,王教授印象尤为深刻。当时国内的互联网信息相对于香港来说是有所滞后的,学术资源相对较少,“那边的大学里学习氛围很活跃,精神风貌也很好,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都会投入很大的热情在教与学中,这很值得我们国内的大学学习。”
知识给人重量,成就给人光彩,大多数人只是看到了光彩,而不去称量重量。在王教授荣誉的光环下,他更注重的是对知识的追求,他希望大学就是积聚力量的地方,他自己也就是这么做的。
享桃李满天下之乐
王教授说自己有着很多理工科老师的通病,就是不善于言语表达。即使这样,谈起自己的职业、自己的学生,他似乎有着说不完的话。王教授在完成学业后第一个职业就是教师,一直到现在已经有二十多个年头。“年轻时羡慕那些桃李满天下的老师们,就是抱着这样的愿望,我选择了当老师。”随着时间的流逝,当初的梦想也已实现,王教授这么多年教导的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如今也在各行各业中展示自己的才华。当老师最大的成就感就是在这里,看着自己的学生慢慢地超越自己,这样的喜悦不是人人都能感受到的。问到王教授是否知道自己在学生的眼中是怎样的形象,是严师抑或慈父,他腼腆地笑了笑,说不知道。就是这样一位高大、诚恳的北方汉子,把半生的心血都放在教与学上,却也不会在乎自己的形象到底是怎样的,因为无愧于心。
在王教授眼里,没有好学生与差学生之分,只有追求上进的学生和不求上进的学生之别,他们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是否有着对知识的追求。一个学生如果有着追求知识的满腔热情,必定会求真务实,脚踏实地。只是现在的学生与以前的学生还是有区别的,“现代社会对同学们的要求更高,一个学生必须要有较宽的知识面,并且具备多方面的能力,同时还要有一项自己的强势才能,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价值。”王教授对学生们如此期望着。特别是工科的学生,光有理论知识是完全不够的,实践动手能力更要时时培养,只要有机会,王教授会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实践的平台。
一个成功者的背后总有一个家庭的支持,计划把工作重心放在理工学院的王教授也打算在近期内将家人接到宁波来,这样离在上海读大学的女儿也更近了。宁波是个美丽的城市,越来越多的人把梦想、把家人放在这个城市,对于王教授来说,这也是一个新的起点。人生会有很多的选择、很多的转角,在觉得累了的时候,他喜欢参加一些户外的活动,爬爬山抑或跑跑步都是他释放压力的方式。
(毛丽莎)
姓 名
|
王义强
|
性别
|
男
|
出生年月
|
1964.9
|
职 称
|
教授、博士导师
|
学历
|
工学博士
|
政治面貌
|
民建
|
研究方向
|
1、数字制造技术;2、质量控制与可信性工程
|
教 育 情 况
|
1995年3月~1999年2月
|
吉林工业大学机械工程系博士,获工学博士学位。
专业方向: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
1987年8月~1990年6月
|
吉林工业大学机械工程研究生,获工学硕士学位。
专业方向: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
1983年8月~1987年7月
|
吉林工业大学机械工程本科生,获工学学士学位。
专业方向: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
主 要 履 历
|
2009年12月~至今
|
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教师、博士生导师
“三江学者”特聘教授
|
2007年11月~2009年11月
|
吉林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
2006年11月~2007年11月
|
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客座教授
|
2001年9月~2006年11月
|
吉林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破格)、
博士生导师
|
2000年9月~2001年9月
|
吉林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
|
2000年4月~2000年 9月
|
香港城市大学制造工程及工程管理学系客座研究员
|
1998年8月~2000年 3月
|
吉林工业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
|
1995年3月~1999年 2月
|
攻读吉林工业大学机制专业博士学位
|
1990年7月~1998年 8月
|
吉林工业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助教、讲师
|
主要科研经历
|
2006年7月~2009年12月
|
大型曲面自主研抛作业微小机器人技术,国家“863”计划项目
|
2005年1月~2007年12月
|
自定位微小机器人研抛大型自由曲面的理论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2004年1月~2006年12月
|
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资助项目《模具曲面研抛虚拟轴机床仿人分片规划的研究》(编号20040510)
|
2004年1月~2006年12月
|
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重点资助项目《仿人高效研抛自由曲面专用机床嵌入式控制系统的研究》(编号20040325)
|
2002年10月~2004年10月
|
数控装备与系统可靠性关键技术开发与应用,国家“863”计划项目
|
2002年9月~2003年6月
|
基于特征提取的框体类CAPP软件系统开发,中国兵器工业第五五研究所合作项目
|
2002年4月~2003年6月
|
数控机床加工过程仿真软件开发,新加坡国际合作项目
|
2002年1月~2004年12月
|
自由曲面液流悬浮超光滑加工的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2001年11月~2004年8月
|
数控机床可靠性增长技术研究和应用示范2001BA203B13-02/02,“十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
|
2000年9月~2003年12月
|
精密自动研抛加工模具自由曲面的虚拟轴专用机床研制,吉科合字-20000122,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
|
2000年7月~2004年12月
|
数控机床可靠性设计与增长技术的应用研究,97-776-03-01/02-01,“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
|
1998年8月~2002年3月
|
数控机床加工过程刀具破损的监控,吉林省科委项目
|
1997年7月~2000年12月
|
数控机床可靠性增长技术的应用研究97-776-03-01/02“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
|
获奖情况
|
2003年3月
|
2002年长春市政府特殊津贴
|
2002年12月
|
吉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数控机床可靠性增长技术的应用研究”
|
2002年4月
|
长春市职工经济技术创新优秀成果奖“数控机床全生命周期可靠性增长试验技术”
|
2001年12月
|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一等奖“数控机床可靠性设计与可靠性增长技术的研究”
|
2000年1月
|
教育部科技进步三等奖“加工中心故障分析与研究”
|
1995年11月
|
吉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新型超精密光学数控加工自动编程系统的研制”
|
1994年08月
|
机械工业部教育司科技进步一等奖“超精密金刚石车床动态特性的测试与分析”
|
王义强,男,1964年9月生,教授、工学博士、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机电分院副院长,沈阳机床集团高档数控机床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UBC)客座教授。
一直从事数字制造技术、质量控制与可信性工程方向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在教学方面不断探索教学方法和教授内容的革新。先后主讲过《金属切削机床》、《数控技术》、《机床数控系统与编程》、《控制电器》等本科生课程;《计算机数控理论与技术》、《微机原理及其在机制中的应用》)、《时间序列分析与应用》、《智能故障诊断与专家系统》等硕士和博士研究生课程;指导40余名硕士研究生,指导13名博士研究生。
近年来,承担了四项“八五” “九五” “十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三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两项国家“863”项目、一项国际合作项目、五项省部级项目、若干项横向课题的研究。其中:国家“863”项目“数控装备与系统可靠性关键技术开发与应用”;“十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数控机床可靠性增长技术研究和应用示范”;“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数控机床可靠性设计实用技术的开发研究”;“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数控机床可靠性增长实用技术的应用研究”
“八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加工中心故障分析与研究”于2000年荣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三等奖。该项目研究成果在全国主要数控机床厂推广应用,已产生效益数以亿计。
“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 “数控机床可靠性增长实用技术的应用研究”于2001年荣获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和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该项研究成果在沈阳第一机床厂、济南第一机床厂、江苏多棱机床厂、南通纵横机床厂、北京机电研究院、南京机床厂、长城机床厂、北京第一机床厂、青海第一机床厂等全国主要数控车床和加工中心生产厂家推广应用。使上述厂家的数控机床产品的可靠性主要指标---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MTBF值由攻关初期的200-300小时提高到现在的400-500小时,这一成果已接近进口机床的水平。根据上述厂家2000年到2002年的不完全统计,新增产值101112万元、新增利润10116万元、新增税收6633万元;创收外汇643万美元。该项目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样显著。摘掉了我国数控机床不可靠的帽子,提高了国内外市场竞争能力。国产机床可靠性增长促使产销量大幅度上升,机床企业走出了困境,中国的民族机床工业正在崛起。验收专家对该项目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该项目研究处于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水平。
研究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自定位微小研抛机器人精整加工大型自由曲面的理论研究”和国家“863”高科技计划项目“大型曲面自主研抛作业微小机器人技术”创造性地将开放式数控技术、机器人技术、精整加工技术、优化与控制理论等有机地结合,提出了具有原创性的用微小设备研抛加工大型复杂模具自由曲面的技术方案。突破了研抛大型自由曲面必须用大型设备的传统模式,解决了研抛装备加工范围的瓶颈。
2001年以来,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绝大多数均在《可靠性工程与系统安全》、《国际质量与可靠性工程》、《质量与可靠性管理国际杂志》、《国际疲劳》等国际知名的刊物上发表,其中10余篇SCI、EI检索(均为第一作者);在数控装备与可靠性领域已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认可。编写校内教材一部《数控技术基础》。
2000年4月至2000年9,对香港城市大学进行了为期5个月的短期访问研究。
2006年11月至2007年11,作为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客座教授从事虚拟CNC技术的研究。
2004年参加长春市政府党外后备干部培训班(第六期)进修,并成为长春市政府党外后备干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