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显示

身怀明珠踏海归——记管理分院副院长汪浩博士

发布时间:2009-01-08作者:浏览量:

 

    我是宁波人,能够回到经济发达的家乡一展所长,是我的幸运。”2005年6月2日,曾历任日本福冈MAEDA株 式会社工程师,新加坡国立大学科研工程师、新加坡IDSC物流咨询公司高级咨询顾问兼大中国区首席代表、中外合资冠亚物流咨询公司总经理的汪浩博士回到了家乡宁波,这位在海外拼搏了7年的游子,满载着对家乡人民的思念,回到了甬城温暖的怀抱之中。
工作与兴趣结合是一种快乐
    回国之前,汪浩博士已在国内外物流界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他在日本、新加坡、中国的工程物流,智能交通及运筹学(OR)领域有着多年的工作经验。他的工作专长还包括:政府物流战略规划、交通运输计划及优化、车队管理与配送、自动化物流配送中心设计、需求预测、大规模微观交通仿真、供应链管理。汪博士早年在国外工作时参与完成多项课题,包括《新加坡国防部军火库存优化及调拨系统A》,《新加坡商用车辆实时动态路线优化策略研究》、《商用车辆在途监控研究》、《城市出租车辆优化调度系统》等等,在国际权威期刊发表相关论文,有多篇为SCI收录。
    此外,汪博士还活跃于现代物流和供应链管理的教学与培训领域。他是联合国国际贸易中心(ITC)推出的国际采购和供应链管理(IPSCM)认证及国际文凭的高级培训师,也是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CFLP)推动的全国物流师职业资格认证项目的培训师资。
    回到国内该做什么呢?身为热爱物流专业的汪浩博士,自然不愿放弃所长所爱。成为教师,在当时的他看来是个清闲的、又可以一展所长的“差事”,而今,他笑说,忙碌与充实代替了他原想要的那份清闲,但与学院物流专业工作的完全契合,是他始料不及的,也是令他更加兴奋地投入到工作中去的推动力。教师这个职业比想象中要忙碌许多,充实许多,而且能够充分利用自己的资源,为学校的发展,为宁波物流业的进步做出贡献,也使汪博士在工作的过程中享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乐趣。
    “把工作当作快乐。”加入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这个大家庭之后,作为管理分院副院长,汪浩博士主要负责了科研、培训和对外交流这三大块工作。尽管忙碌一直是他生活的状态,但是快乐一直是他保持的心态。“能做自己喜欢的事是一种快乐,能把工作与兴趣相结合更是一种快乐。这是我本身一直想要的生活状态,但是没想到是,我想要的状态与学校工作能够紧密联结在一起,这是我始料未及的。”“入对了行”的汪浩博士笑着引用一句俗语“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来形容他的欣喜之情。
    对汪博士来说,能不断的积累也是他选择成为教师的原因之一。回到国内,能够使自身的专业、经验等得到一个沉淀,并站在讲台上将所有的精华与学生们分享,这个过程,对于汪博士来说是快乐的、踏实的和享受的。
为物流发展创造更大的舞台
    2005年4月,在南京一场常规的洽谈会上,来自新加坡的十多家大型物流企业组成考察团来南京探路,觅寻商机。当时,作为新加波IDS物流咨询有限公司高级顾问兼大中国区首席代表的汪浩博士根据调查研究,感到本土物流企业存在“三大软肋”,即硬件落后、作业水平低、观念认识差。
    时隔三年,汪博士欣慰地看到,中国的物流业尽管起步晚,但是近年来的发展已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之前中国作为世界工厂,已经付出了代价。我们现在不做世界的工厂了,要做世界的办公室。”
    说起学院现代物流研究所,身为所长的汪浩博士深感自豪。从单一的教学模式转化为多元的学科建设、科研立项的重点团队,在他的带领之下,研究所已完成了一次次升华。近年来研究所已拿下省、市重点项目多项,《长三角一体化建设系列课题》、《物流服务外包》、《宁波市引入国际第三方物流业对策研究》等都相继取得了成果,尤其是对《长三角一体化建设系列课题》的研究,成为省社科重点规划项目。
    在汪博士的带领和推动下,研究所内具有主持省级项目研究经验的年青老师已具有5位,这在全市同类院校中实属不易。在带动青年教师的工作上,汪教授坚持“在分享中寻求突破,绝不停滞,不断寻求新目标”的理念,引导青年老师参与进来,“分享”与“压力”双管齐下,在物流学研究上不断寻求新的突破。“把个人资源毫无保留地交给学校,为学院搭建更多的平台。”这是汪博士正在行动着的计划。
    研究的道路是艰辛的,用汪博士的话来说,每一个课题都是“拼”出来的。白天,他是洽谈中的专家,课堂上的导师,而每晚回到家,汪博士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钻进书房,在工作的八小时之外,完成一个又一个课题。为此,连妻子提出的“每周末要有个亲子活动日”的要求,他也只是坚持了两周就心有余而力不足了。
优秀是一种习惯
    熟知汪浩博士的人也许还不一定知道,汪博士不仅是物流学科的带头人,也是一位业余音乐爱好者,从小学、中学到研究生一直是军乐团中的骨干,曾以一曲大号独奏《老熊波尔卡》获全国首届大学生吹奏乐比赛的优秀乐手奖,在聚光灯下弹着吉他、唱着民谣,拿起指挥棒……音乐在赋予他爱好的同时,也使他更加享受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
    大连理工大学学士、清华大学硕士、新加坡国立大学博士,从小就凭借优异的成绩获得保送资格,年年拿最高奖学金……这一串串耀眼的足迹,不仅体现了汪浩自小培养起的优秀品质,也印证了他在求知路上付出的艰辛努力。
“优秀是一种习惯。”上小学时放学回家后,因为家门没开,小小的他便趴在家门前的大水缸盖子上把作业写完。尽管那时并不知道父母为什么要强调好好学习,但现在回想起来,汪博士深感当时父母对自己的教育是正确的,对他的一生发展是起到了重要作用的。
    与物流的结缘,除了他具有扎实的数学底子之外,在清华大学学习期间因接触同一教研室物流方向同学的课题,而使他对物流产生了深厚的兴趣,进而影响了他一生的方向。
    在课堂上,汪博士会以自己的大学生活为例,倡导同学们不仅要参加社团,还要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学业,为自己的未来积蓄力量。从事物流业多年汪博士积累下诸多宝贵的资源、经验,在学生就业等方面他都把这些资源毫无保留地提供给了学生。
    汪博士把课堂比作联系师生的通道,如何利用这一通道,用自身的闪光点来影响学生,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帮助学生在人生的抉择上正确地寻找立身之本,成为他在课堂内外思考的重要问题,也是他在探索教学方法中的重点。
    “等到学生毕业的时候,我希望能够站在舞台中央,为他们演奏一番,让他们认识我的另一面。”作为物流05级3班的班导师,汪博士言传身教,不仅作为一位导师去帮助学生,影响学生,同时,还作为一位益友,与学生共同分享他的知识与快乐。
    身怀明珠踏海归,在故乡这片土地上,在理工这个舞台上,汪浩博士正以他孜孜不倦地研究,快乐从容的生活态度,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的学生,把优秀作为一种习惯,植根于莘莘学子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