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办学思想
以学院提出的培养“复合型、应用型、外向型”的高素质人才为指导思想,依据经贸分院的资源相对优势与办学特色,在借鉴其他分院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开办国际投资求是实验班的建议。其目的是:在落实优生优培的基础上,探索经贸分院特色教学的有效途径,树立全新的教学与学习榜样,以点促面,提升分院学风,带动和推进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打造分院的核心竞争力。
二、办学定位
总体上,注重人才培养的三方面要求:一是高知识水平,即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处于发展前沿的知识;二是知识创新能力,这其中包括学习能力、研究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以及组织管理能力;三是厚实的人文底蕴和人文素养,有独立的人格和主体性,以及在此基础上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强调专业基础的同时,突出高层次、外向型的特征。
三、办学目标
以实验班为手段,实现学生差异化培养,提高学生考研和出国比例,培养有扎实的现代经济学理论基础,掌握较好的数学分析方法,能熟练运用英语进行专业交流,能运用计算机进行经济模型分析,实践与创新能力强,能从事经济、金融和贸易的理论研究、教学和实际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人才。
四、培养方式
构建“五个结合”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方式,即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相结合,本科教育与研究生教育相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共性要求与个性发展相结合,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教育相结合。
五、办学条件
经贸分院具有较强的教学、科研和学生管理能力,广大教师对于开办实验班兴趣浓厚、积极性高。分院在开办国际投资求是实验班的师资力量、专业基础、学科基础、实验条件、办学经费等方面已具备条件,同时准备迎接可能出现的困难,不求最好,只求更好。
1、师资力量
分院共有专任教师28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7 人、博士11人,我们同时准备从浙江大学选择部分优秀教师充实实验班的教师队伍,并定期安排专家学者来实验班举行讲座或暑期培训。
2、专业基础
经贸分院现有三个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电子商务。这三个专业在分院的发展规划中,整合在电子化--E时代的同一背景下,专业之间相互关联程度相对较高,专业课程和学生就业的相互渗透性强。国际贸易专业一直作为分院最大的专业,师资最强、实验室资源配置较充实。最近,针对贸易与投资不断融合的国际化趋势,充分借助金融发展对国际贸易的促进作用,借助国际投资这一方向,使国际贸易与金融学有机结合,体现出新型专业方向特征。
同时,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有着较长时间的中美联合办学基础和经验。
3、学科基础
经贸分院的整体学科平台是区域经济学。依托三个研究所成立了三大学科方向(1)港口经济转型与国际贸易发展;(2)区域金融发展与金融创新;(3)创新体系建设与产业升级转型。学科建设中三个方向的团队与力量相互渗透。同时,成立了:“服务外包与服务贸易”、“区域创新和产业升级”两大教学与科研平台。其中,与宁波市服务外包领导小组联合组建了“宁波市服务外包研究中心”,与中国社科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联合组建了“宁波市现代服务外包研究中心”;与学院图书馆联合共建了宁波市服务外包产业特色数据库。近年来,在省级课题中已经突破两项。国际贸易研究所发表的学术论文一级以上三十多篇。
4、实验条件
分院教学辅助设施齐全,现代商务与投资实验中心成立于2007年5月,下设国际贸易仿真实验室、金融投资模拟实验室、电子商务模拟实验室。建筑面积约500平米,内有计算机、服务器、多媒体投影等设备200余台套,购置及开发了各种经济管理实验教学应用软件,中心设有电子商务实验室、电子商务物流实验室、国际贸易实务训练、博星电子商务开发平台、世华财讯金融投资模拟六个实验教学软件平台。
六、办学方式
为使求是实验班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将实行从择优录取、小班授课、因材施教为原则;加强综合基础知识教育;注重社会实践和创新精培养。全方位优化学习环境,采用新的教学模式和灵活的管理模式,积极进行教学内容、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具体:
1、专业方向。实验班挂靠在国际贸易专业下,与“国际投资”方向执行同一套教学计划,发国际贸易专业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
2、学生来源:实验班组建与经济类学生专业分流相结合,在第二学期期末结束前一个月开始接受报名和筛选,第三学期开始按照实验班开始运作。实验班学生一般不超过35人,采取学生自愿报名与考试相结合的形式,报名对象仅限于分院内部所有专业的一年级学生。
3、班级管理。实验班采取单独组班、单独教室、单独授课方式,在分院内部教学教务、学生工作等各项安排上,实验班按照单独的专业进行。分院在国际贸易研究所中安排一位具有博士学位、教学科研出色、工作热情高的教师作为实验班负责人,负责实验班学生教学、科研等各项工作,按照研究所副所长给予综合工作量补贴。分院在全体教师中选择科研能力强、学生声望高的教师作为实验班班导师,安排干事投入、创新能力强的辅导员作为求是班辅导员。实验班教学教务管理工作纳入分院教务办分管国际贸易专业的工作人员管理。其他未尽事项,均按照国际贸易专业处理。
4、教学安排。实验班全部课程采取单独授课制,教学安排由实验班负责人进行。实验班教学计划执行国际贸易专业国际投资方向教学计划,但是实验班负责人应根据学生考研和出国需要,安排其他课程通过公共选修课形式定向向实验班学生开设。实验班师资在分院全部教师和浙江大学教师中选择,优先选择教学能力突出、科研背景好、学生评价较好的教师,确保实验班的教学质量。分院安排前来分院讲学、访问的专家学者到实验班举行讲座或者短期授课,不断拓展实验班学生的学术视野。
1)教学要求:知识与能力要方面,理论课教学基本要求与系统知识掌握相结合,理论思维与现实应用相结合,不仅使学生具有相对强的理论水平,同时能较广泛地了解所学理论在当今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教学方法上:采用灵活、生动、科学的教学方法,注重知识传输与自学能力培养的有机结合,立足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培养,发掘学生的智能潜力,开阔学生的思维视野。
2)教学计划:注重特色和针对性,一是强化数学基础、能力及外语训练;二是通过调整课程结构,适当增设金融、财会、投资与项目管理方面的课程。不仅要强化微积分、数理统计、概率论的教学,同时注重双语教学,有计划地对部分主要课程采用国际先进的原版外语教材以提高学生应用英语的能力。条件成熟情况下,考虑有针对性地开设第二外语课程(日语、法语或德语)。
3)教学大纲:为使求是实验班毕业生特色突出,有必要对培养方案的课程体系做出相应的改革。在加强基础理论教学基础上,加大专业课与选修课程的选择余地。各门课程将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的安排,制订适合于创新实验班学生学习的教学大纲。对英语、数学等核心基础课程,按照更高的要求进行安排。英语教学要求着重学生的英语阅读、写作和听说能力的培养训练。实践课程要加强综合性和设计性实践教学内容。
4)教学内容:一是强调增加实践性教学内容,不仅强化实验室条件下的模拟实践内容,同时注重教学与对外实践性交流活动的开展,如:请企业家到班级上课,进行案例教学等;二是注重拓宽知识面和提升专业爱好和兴趣方面的内容,及时将学科进展和教师所从事的研究的相关信息传输给学生,提升学生对教学科研的兴趣。
5、课程体系:由理论课程教学和实践程教学两大部分组成。实践教学的形式包括独立设置实验课程、课程设计、教学实习、社会实践、科技训练、毕业设计和综合论文训练等种形式。
1)求是实验班学生将重点开设设计型、综合型实验。设计性实验要求给定实验目的要求和实验条件,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并加以完成的实验。综合型实验要求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能力、动手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创新和创造能力。
2)通过开展大学生科技训练计划等项目,强调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有机结合。设立实验班专项活动经费,主要用于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学科知识竞赛、课外科技活动等费用。
3)求是实验班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将在高级职称或博士学位的导师指导下完成具有一定创新点的毕业论文(设计)。
6、科研导师。为了提高学生的学术研究能力,实验班实行学生全员科研导师制,为每一学生配备科研导师。科研导师分配由实验班负责人进行,每个科研导师所带学生一般不超过3个,承担实验班教学的教师可以优先选择学生。科研导师至少每周与学生见面一次,根据学生兴趣方向为学生开列书单,指导学生读书学习,并将学生纳入本人的科研活动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