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宁波市产业经济发展的特点及人才需求的实际情况,落实工业设计专业作为宁波市重点专业的建设方案,探索更为有效的产品创新人才的培养体系、模式与方法,在总结七年办学的经验与教训的基础上,2008年起,在工业设计专业开设产品创新人才培养实验班,按4+X的模式培养,其初步实施方案如下:
一、“实验班”目标:
1、探索工业设计专业以新产品创意、创新设计为主要目标的人才培养体系、模式与方法,为提升国家、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供具有先进的创新理念、开阔的创新视野、较强的创新能力和敏锐的市场意识的人才。
2、全面有效地提升实验班学生产品创意、创新的素质、知识与能力。
二、“实验班”的组建:
在工业设计专业学生中采取学生自愿报名、面试及考核等方式组建25-30名学生组成“实验班”,
三、实验班的特色:
1. 实验班重视创新知识向创新素质与创新能力的转化;
1. 实验班重视产品创新意识和创新整合能力的培养;
2. 实验班重视个体成员间的合作,培养每个成员的团队合作精神;
3. 实验班重视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不断进行创新实践课题训练。
四、实验班的运行:
实验班按照以下原则运行:
1.成立由分院负责人、工业设计与产品创新研究所教师、校内外相关专家组成的指导委员会,负责实验班的运行活动;
2.“实验班”采用开放式、淘汰制和替补制的运行模式,即学生可自由退出,研究所考核淘汰,非实验班学生择优替补。
3. 实验班活动宗旨
贯彻学院培养创新型、应用型和复合型和外向型人才的方针,通过开展创意设计活动,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方法和创新能力。实验班,按4+X的模式培养。
4. 实验班活动内容
(1)开展专题讲座,提升创新意识;
(2)创意项目训练,培养创新能力;
(3)跨专业知识交叉,整合产品要素创新;
(4)申请创新专利,促成成果转化;
(5)举办设计展览,展示创新成果;
(6)跟踪地方产业,服务区域经济。
5. 实验班的活动、成果展示与奖励
(1)实验班主要的课外活动集中在3、4、5、6学期;
(2)实验班的课外活动包括集中讲课、分组活动等形式;
(3)实验班分为8组,每组约3人左右,设组长一名;
(4)实验班建立导师制,导师由工业设计专业教师担任,主要工作是对实验班成员进行课外的创新实践进行指导。实验班设导师4名,每名导师指导2组学生。
(5)每个学期举办实验班所有成员的创新设计成果展览,同时对创新设计成果进行评奖。
评奖团成员由工业设计专家、企业家及其他相关人士组成。每一学期对创新成果进行评奖。初步设金奖一名,银奖二名与铜奖三名。奖励以精神奖励为主,获奖者发给获奖证书。
6. 实验班建立《实验班成员证书与奖励证书制度》,用来毕业时与毕业后向社会与用人单位证明其实验班成员身份、创新能力及获奖记录:
实验班成员完成其中一个学期的活动,即发给一个《实验班成员证书》。
7. 实验班将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档案包括以下内容:实验班人员组成、学员活动记录、活动照片资料、工作计划与总结等等。
五、实验班成员的管理:
实验班制订相关的章程和管理条例。实验班成员必须遵守章程和管理条例,按时参加活动;如因故不能参加活动,需履行请假手续;对不执行实验班任务、不参与实验班活动者,作退班处理。
六、“实验班”的教学计划及课外实践活动计划
1、重新修订2009-2010级教学计划,增加与创新设计相关的课程;
2. 实验班与非实验班共同执行专业教学计划,按4+X的模式培养。实验班在原教学计划基础上增加相关创新设计课余实践环节。
3. 实验班主要通过“课外项目课程”以提高学员能力;项目课程主要来源于宁波的企业及对社会生活需求观察及调查的提炼与筛选;
4. 实验班将在3年内逐步建立多个实践基地。
七、“实验班”的预期目标
1. 实验班成员的创新素质、创新能力较非实验班有较明显的提高;
2.实验班成员到毕业时,努力达到人均拥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发明与实用新型专利的目标。
3.探索一套培养具有先进的创新理念、开阔的创新视野、较强的创新能力和敏锐的市场意识的新型工业设计人才的体系与模式,开创一条中国工业设计创新人才培养的崭新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