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显示

选正确的路 做正确的事——访我院生化分院博士生导师邹建卫教授

发布时间:2009-01-08作者:浏览量:

    根据《浙江大学关于公布2007年度新增列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和博士研究生副指导教师名单的通知》(浙大发研〔2008〕41号),我院邹建卫教授通过浙江大学评审,被新增列为物理化学学科博士生导师。邹建卫教授只有37岁,是学院目前最年轻的教授。
 
在正确的地方做正确的事
    在邹建卫教授的履历表里有这么一串令人羡慕的数字,28岁获得博士学位;34岁成为学院最年轻的教授;35岁入选宁波市“15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培养对象;36岁成为宁波市第三批重点建设学科(药物化学)的负责人;37岁被新增列为浙江大学物理化学学科博士生导师,成为我院生物与化学工程分院首位全职在编的博士生导师……
    透过数字看邹建卫教授的成功之路仿佛是一帆风顺,他的成功令人好奇,他是怎么做到这一切的呢?用邹建卫教授自己的话说那是因为他很好地发挥了自身的优势,一直坚持做正确的事。
    在读书时代,邹建卫便已经开始不断思考如何给自己定位,他发现自己总爱不断地思考问题,有一股认准了就一定要做好的“牛脾气”。找到了自己的特点,他便尝试着在研究上不断发挥自己爱思考的优势,遇到难题刨根究底。
    在奋斗过程中,我们很难想象经过大半年的辛苦努力之后又回到原地的痛苦。在攻读博士学位时,邹建卫教授按照一则文献资料中提供的思路试着去编制一段分子设计方面的程序,为了完成这一课题,他整整努力了八个月的时间,然而就在程序几乎成形的时候,他碰壁了,他发现文献上提供的算法无法得到正确的结果。也就是说大半年的时间,他只是兜了一个圈,之前的所有努力顷刻间化为泡影。然而在沮丧之余,他很快冷静下来,开始重新分析问题,认真总结自己的错误,确定问题的关键所在。后来,他把主要精力投入到了其它研究,但只要一有空,就努力思索如何破解这一关键问题。半年后的一天,灵感突然来了,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新方法。
    在学术研究的道路上,跌倒、爬起的故事很多,他坚信学术研究需要敢于不断受挫的勇气,他也相信有失必有得,成功是由探索中的不断失败堆叠起来的。
    2003年,邹建卫教授从台湾清华大学化学系研究学习回到大陆,在导师俞庆森教授的邀请下第一次走进了学院,经过一番考察后,他便决定留下来,因为美丽的校园环境和一流的实验设备,让他相信这是继续自己化学梦想最合适的地方。在“做正确的事”信念的指引下,近年来邹建卫教授在学术研究上可谓硕果累累,他的研究课题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相关研究成果以论文形式相继发表在《Chemistry:A EuropeanJournal》、《JournalofMedicinalchemistry》、《JournalofOrganicChemistry》等国际上具有较高影响力的学术期刊(浙江大学界定的Top期刊)上,其中有多篇论文的影响因子在我市近年来发表的SCI论文中名列前茅。这些研究成果受到国内外同行的广泛关注,其中发表在《Chemistry:A EuropeanJournal》上的论文被引用30余次。现在的邹建卫教授担任了多名研究生的指导工作,他用自己不断思考和敢于坚持的精神影响着自己的学生。
 
因材施教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邹建卫教授的生活是简单的,教学和科研占据了他生活中的大部分时间。无论是教学还是科研,邹建卫教授都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做到最好。在教学和育人方面,他有一些自己的想法。他认为针对不同特点和不同层次的教育对象,应该区别对待。对于本科生的培养,尤其是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的本科生培养,更多的应该是素质教育。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他不追求教学内容的面面俱到,而是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教他们学会掌握学习方法。同时他还注意培养同学们的学习兴趣,通过实例、联想,把枯燥的原理与生活结合起来,让更多的同学喜欢他所讲授的课程。而对于研究生的培养,他认为由于绝大多数研究生将以所学专业作为职业,因此必须强调他们专业技能的提升。研究生入学伊始,他就通过与他们的交谈和细心的观察,针对不同类型的研究生制订出不同的培养方案。有些学生善于动手,他会交给他们一些很具体的、实践性较强的课题,并在实际操作中,手把手地教会他们一些技能;有些学生善于思考,他会及时的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研究课题。这样通过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能发挥自己的优点,树立信心。
    在与邹建卫教授的交谈过程中,“团队意识”一直是他所强调和看重的。不管是科学研究,还是人才培养,团队的合作精神都是非常重要的。他相信“多一个人,多一个想法”。一群人在一起想问题会比较全面、透彻,不容易产生片面的观点,能够适当地减少犯错误的概率。同时,也可以在讨论过程中,吸取别人观点的精华,发现自身观点的局限,有效地做到取长补短。
 
合理安排 忙碌中寻找快乐
    治学严谨的邹建卫教授,生活中则非常平易近人。他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如果学会欣赏别人的优点和宽容别人的缺点,自己也会变得很快乐,所以不管碰到什么事他的身边总有那么一群好朋友分享他的快乐与忧愁。
    从大学时代开始就喜欢上了打篮球,篮球也就成了他业余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他说自己那时甚至疯狂到从吃完午饭一直打到天黑,大汗淋漓,他喜欢在球场上驰骋纵横的感觉。现在繁忙的教学和科研活动也没有让他放弃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学院一帮酷爱篮球的老师一起组成了教工篮球队,大家一起交流感情、切磋球技。作为队里的边锋,他在球场上尽情地展示自己,每周两次的训练更是成了他工作以外的必修课。在刚结束的2008年“迎奥运”在甬高校教职工篮球邀请赛上,邹建卫教授和自己的队友一起捧回了第二名的奖杯。
    现在的邹建卫教授除了承担教学、科研工作外,作为分院的副院长还要处理很多行政上的事务,工作与生活之间难免会有矛盾。对于这个问题,邹建卫教授有自己的好办法,每个礼拜他都会在自己的书桌上贴一张纸,把一个礼拜需要完成的工作逐条列在上面,根据事情的主次缓急用不同颜色的笔画出来,哪个时间应该做什么一目了然。合理利用时间、正确安排工作让原本忙碌的生活变得井井有条起来,让他有了更多的时间去陪陪自己的家人,享受篮球带来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