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个月左右的静心苦读,2天的考场奋斗,12个小时的厚积薄发,2个月的忐忑等待,1个月的最后争取,汇聚成这近一年来五味俱全的考研岁月。终于,在这花开的四月,他们从考研的战场“凯旋而归”,12位来自浙大宁波理工学院生化学院生物技术08(1)班的“战士”顺利通过报考学校的复试,成为学校拟录取的准研究生,为我们带来了这可喜的战果。
考研到底难不难?复习技巧是什么?参加考试和复试要注意些什么……关于考研的种种问题,这12位考生也曾不断地遇到、思考,然后寻找适合自己的方法。他们乐于分享、交流自己的经验,为那些准备考研的学生提供一些帮助。
■唱响胜利“战歌”
生化学院生物技术08(1)班共有35名学生,参加2012年考研的学生有19人,上线的有14人;最终通过面试,被学校拟录取的有12人。74%上线率,86%录取率,创造了生化学院历年最好考研成果。
2012年农业推广、林业等相关专业A类考生的国家线总分为255,这12位学生中,有9位超过330分(含330),最高分为348。在学校录取方面,12位学生中南京农业大学(211工程)拟录取3人,华东理工大学(211工程)3人,宁波大学1人,安徽农业大学1人,福建农林大学1人,浙江林业大学2人,新疆农业大学1人。
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省农业科学院院长陈剑平教授成为了施冰斌同学的研究生导师。陈教授在植物病毒和病毒病防治研究领域有非常高的建树,曾主持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863”和欧共体等30个科研项目。施冰斌报考的专业是植物保护,这为她今后的学习深造,经验积累,实践锻炼等提供了更多、更优的支持。
除了能够在名师门下学习,这12位学生也能享受高校带来的专业科研环境。南京理工农业大学和华东理工大学是“211”工程大学;安徽农业大学是国家首批硕士学位授权单位;新疆农业大学是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重点建设大学……这些名师、高校将有利于学生提升专业能力,为学生深造提供更专业的硬件设施和软件设施。
四年前,这12位学生怀着他们的“大学梦”,从不同地方来到浙大宁波理工学院生化学院;如今,他们即将走出理工,走向国内7个不同的高校,继续追寻他们更高的理想。
■他们眼中的考研
回首这一次的考研经历,这12位学生都有自己的感触。对于他们而言,考研有苦有甜,有回忆;有痛有笑,也有启发。考研,是一种经历,更是一种展望。关于考研,他们究竟如何解读?
◇胡越:华东理工复试竞争激烈
作为生物技术的学生,胡越选择了跨专业考研,以总分343考入华东理工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初试环节与非跨专业考生区别不大。但进入复试,胡越便认识到自己专业知识的匮乏。
本科期间只上过环境学概论这门有关环境的学科,而复试的内容涉及: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水污染控制过程,环境化学,环境监测与环境方面的实验操作等。但胡越表示跨专业考研的学生也不必太过担心,许多知识都能在图书馆获取。
此外,华东理工复试竞争激烈,必须做好充分准备。面试由9位教授坐镇,时间为20-25分钟,问题多贴近实际生活与知识基础,也会涉及毕业设计。华理复试学生多,录取率约为三分之二。
◇施冰斌:调剂要主动,不要放弃
施冰斌报考浙江大学植物保护专业,考研总分是348,但由于英语未达到浙大的标准无奈进入调剂环节。如果以为这样的高分调剂很容易那就大错特错了。施冰斌联系了南京农业大学,四川农业大学,同时联系研招办和导师。由于今年两区合并,考研人数多,本来确定的调剂名额因满员取消。
机会一次次错过,而复试时间越来越近,在班导的帮助下,施冰斌转向研究所,最后辗转找到安徽农业大学研招办时,终于得到复试的机会,最后因表现良好被录取,并且成为陈了剑平院士的学生。
从初试成绩公布到调剂系统开放有将近一个月的时间,学生必须分秒必争,寻找有调剂需求的学校。联系导师具体说明自己的情况,最好附上简历,如果导师满意就要继续跟进,确保那所学校发出复试通知,一切都需要自己主动。
◇张迪骏:考研难在持之以恒
张迪骏报考的是宁波大学食品科学专业,对于是否选择考研以及选择哪个学校、专业,张迪骏有一套简单的“推理法”。“作为二批专业学生,不考研实在浪费。”“既然我不是‘211’、‘985’高校的学生,就要量力而行。对于政治自认为不行,就找比较好考的宁波大学。”结合自己的实力水平,每一个艰难的选择就会变得简单。张迪骏最终取得了330的高分。
考研之难,难在持之以恒。张迪骏表示:“朋友们室友们都在玩游戏的时候,自己却只能在图书馆看着那些枯燥的文字,一遍两遍三遍……这是非常痛苦的。”考研之难不在于参考书的内容,不在于培训班的教程,而在于一天一天不断与“放弃”“松懈”等消极意识抗争,坚持住最初的梦想。张迪骏说:“只要能克服种种负面情绪,那么考研就已经成功三分之一了。”
◇黄辰康:自信自律,心态很重要
黄辰康今年考研取得了340分的佳绩,被华东理工微生物专业以第一志愿拟录取。对于考研,他强调心态很重要。
“我政治背了十遍了,数学、英语真题反反复复都做了四五遍了”,每当听到其他考研学生这样说,不少学生就会慌了阵脚。黄辰康表示,其实大可不必在意,按照自己的计划,一步步走下去,就会成功。“你每天要想着好的结果,等到那一天你就发现自己成功了。” 这是一位学姐给他的鼓励。
给自己一点自信,摆正自己的心态,脚踏实地,戒骄戒躁,这是考研人必备的心理素质。
◇郑智、蒋潇:考研不是单行道
“三人行,必有我师”,考研亦是如此。志同道合的朋友不仅能给予学习上的帮助,也能提供精神上的鼓励。
蒋潇认为:“找个靠谱的研友,有同学一起会比较有动力,偶尔还有人‘骂骂’你,算是监督吧。” 最终,她以346的总分考入了华东理工微生物专业。
在考研最后阶段,压力会较大,郑智觉得:“可以和开朗一点的同学吃饭、聊天,对心态的调整很有帮助。” 考研不是单行道,携手并进,才能克服种种困难。他以333总分考入浙江林业大学。
◇吕海林:数农的复习技巧
吕海林今年考研成绩是299,其中数农121,考入福建农林。吕海林对如何考好数农有自己的见解。
复习数农,吕海林首先打印了去年的数农大纲,把不考的章节划去,在8月之前,重点任务就是把课本读透、理解透,其中高数线代概率这四本书至少要看两遍,认真做课后习题非常重要。他发现数农考的是基础,高数课后带*的就不必做,可以节省时间专攻重要知识点。
8月份开始做复习全书,吕海林采用的是李永乐的复习全书(数三)和中国农大的数农复习指南。其中,李永乐的书例题多,按类型讲解,很全面。
10月份中农会出数农历年真题与全真模拟,吕海林建议这本书一定要买,因为很多数农出题老师都是中农老师。
◇傅坤亚、陆亮:找到自己的考研方法
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他人经验再多只能作为参考,找到属于自己的考研方法,才能事半功倍。陆亮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考研路,取得了345的好成绩,被南京农业大学拟录取。关于时间安排,每个人的“生物钟”不一样,陆亮说:“根据自身情况来安排,什么时候效率高就什么时候看书。”三天打渔,两天晒网,这样的考研绝对不行。陆亮坚信:“当你觉得坚持不下去的时候,就是你离成功最近的时候。”
在选择专业方面也要结合实际,傅坤亚经仔细考虑,选择了跨专业读研比较轻松的数字农业,也认识到了自己的优势:“自己本科念生物技术,在这方面比读农的学生有优势,大家都是同一起跑线的。”最终,傅坤亚取得了309的成绩,考入南京农业大学。
◇汪顺娥:农学择校须慎重,志愿第一有必要
汪顺娥报考了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的植物病理学系并最终通过了复试,考研总分为344。
她强调:“选学校要慎重,特别是农学。由于农的分数线较低,报的人会很多,学校一般优先录取一志愿的,并且很容易满员。还有一些学校复试调剂要求必须‘211’、‘985’学校的学生。”因此,初试过了要尽快联系导师,多跟导师交流,就算初试成绩很高也不能松懈,抽时间亲自去见见导师是很有必要的。
汪顺娥这次就碰到一学生由于没有跟进导师,考了337分结果被打成专硕。现今国家教育部要求专硕和学硕比例是1:1。汪顺娥表示:“复试时英语四六级在决定学硕还是专硕上占很高的比重,不光只是看初试的英语成绩。”
◇张清禹:占尽天时和地利,重视英语与专业
张清禹这次考研成绩是310分,几经周折调剂到浙林,最后进入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功能蛋白质组学。
张清禹强调一个合适的场所是考研复习必须的,考研教室是首选,寝室复习是达不到效果的。他还表示:“暑假很宝贵,学校会开两到三个大教室,所以期末考试期间,一定要时刻盯着NC101附近的三个教室,考试一结束就去占位置。”
然后,考研需要规划,张清禹所谓的规划并不是指每天每小时要干什么,而是指什么时间段考研准备该做什么。张清禹还指出专业课(业务二)的成绩在复试中显得非常重要,导师一般喜欢英语和专业课好的学生。
◇周传瑞:效率比时间更重要
周传瑞回忆这次考研经历,说到:‘我感觉没有劳逸结合,到考试前一段时间我就觉得特不想考,有种抵触心理,头脑处于混沌状态,考研前几天也没把状态调好。”但是,在刚开始准备考研时,周传瑞状态很好,二十天就把英语单词背得差不多了。
分析原因,周传瑞认为是自己没有处理好时间和效率的关系。太过注重时间,分秒必争,没有适当休息,反而降低了自己学习的效率,影响记忆力。以252分考入新疆农大,周传瑞认为这并不算是完胜。劳逸结合,对考研很重要。
其实,12位考生对考研的感悟还有很多,相信只有亲身经历才能学到更多,他们希望能多为准备考研的学弟学妹提供参考。
■第十三位“战士”
除了这12位“战士”,生技08(1)班还有第13位“战士”。这第13位“战士”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群人,他们包括班导阮晓老师,学院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严成其教授等众多老师。2012年的考研,老师们付出的辛苦与学生相比,可以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尤其在最后的调剂环节。
据了解,由于今年调剂环节两区合并,竞争尤其激烈,施冰斌曾几度想要放弃调剂,打算重考。班导阮晓老师一直鼓励她不要放弃,为她出谋划策,联系导师……阮老师说:“其实像这样的问题以后也有可能遇到,重考一次也会有这样的风险。既然考研这么艰难都走过来了,最后一刻怎么能够放弃呢!”
于是,学校调剂名额满了,阮老师就督促施冰斌继续找学校,找研究所;学校不主动,阮老师就要求施冰斌主动联系学校、联系研招办和导师;找不到合适学校,阮老师就亲自联系认识的老师和朋友;复试通知迟迟不来,阮老师让施冰斌赶车直接去找导师;复试在即,阮老师就推荐复试书目……终于,施冰斌如愿考上了研究生,并且获得了公费学习的机会,老师们也为之高兴。
其实,阮老师从大一开始,就开始关注、实施学生的考研计划。大一抓学生的学习,尤其是英语和数学;大二让学生多参与专业科研项目,提升实验操作能力,同时巩固专业知识;大三时请前几届考研校友与08级同学交流考研经验。每次班会,阮老师都会和学生交流考研。
同时,阮老师教《环境科学》和《药用植物生态生理学》这两门与考研相关的课程,她以考研的标准要求每一位学生,题海战术是其中之一,阮老师认为考研必须要有一定的强度。她也经常与那些有考研意向的学生交流,分享自己的经验。在这次的考研准备中,除了大量的资料提供,阮老师还找来政治科目的第一手录像资料,帮助学生学习。据了解,这些大量的资料阮老师都免费提供。
阮老师当了两届的班导师,总结了许多生技学生的考研经验,并不断传授给她的学生。阮老师发现,生技专业的学生在农学、工学上占优势,尤其是农学,而理学相对比较难。于是,她鼓励学生考农学的研究生,这样可以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并且一直坚信自己的学生是有水平的、能考上的。阮老师认为准确定位自己的考研方向是考研成功关键的第一步。另外,阮老师指出,如果有学长学姐在自己心仪的学校,就要抓住这个资源,多和他们交流。
这次考研,阮老师为每个成功的学生感到骄傲,但她还是心存遗憾,她说:“其实,班里还有5位同学是很优秀的,他们没有选择考研,我觉得很可惜。”阮老师希望自己能帮助更多考研的学生,助他们走向成功。
让我们一起感谢阮晓老师!感谢学校!感谢生化学院!
|